Fenix TK35 2015版手电对比评测
大家好,这次我要评测的产品是FENIX (菲尼克斯) 2015年新款 TK35 手电。
菲尼克斯———国内著名的移动照明产品生产商,产品线覆盖较广。在户外领域有手电、头灯、自行车灯、营地灯等产品,质量可靠性均较为出色。
说到一个品牌,很多人首先会联想到的就是代表这个品牌形象的拳头产品。比如说到汽车中的丰田(TOYOTA ) ,笔者首先联想到的就是经典的卡罗拉(Corolla)和皇冠(CROWN), 二者都是历经大半个世纪的畅销车型,发展至今俨然已经有十余代车型;这绝非一两个新品牌用一两款新产品就能像相提并论的。对于菲尼克斯品牌来说, 其中最令人熟知的明星产品,莫过于Fenix TK 35 和 Fenix TK22。二者先后获得过中国户外运动“年度国产装备奖” ———— 尊驴奖。 TK35 &TK22也算是F家粉丝保有数量比较高的两款产品。
【TK35的产品定位】
一只拥有紧凑尺寸、并排双锂桶身的中型尺寸性能手电,属于户外手电的范畴。搭载近50mm直径的筒头、正向尾按,兼容CR123A电池,IPX-8级防水…这么一只筒子,似乎是一个很好的折中方案: 对于那些不考虑EDC级别携带的玩家,用户,户外人士,TK35在性能上(包括中白光版本的TK35旗舰版)、续航能力上有着多数单锂EDC小直、中直、全尺寸直不具备的优势;而相比较那种多头杀器,小钢炮类的大型手电,TK35的相对便携性又是它的一大优势。
比如笔者,EDC筒我用AA电池驱动的手电,然后主力性能手电我选用 中白光大泛光的 TK35旗舰版(直接跳过单锂手电),户外使用的话 加一个头灯,就这样~ 而且TK35 对于笔者这种日常带个小包背个挎包通勤的人来说体积也不是太大问题。因而显得如此恰到好处。
TK 35 推出至今,已经是第五个‘版本’ 了,但笔者认为若按照外观尺寸、灯芯代数来看,此次评测的新款TK35 2015 属于第三代产品。 简单做了一个表格,分类归纳一下。
虽然TK35曾于2011年获得过‘尊驴奖’,足以说明其性能、可靠性方面还不错。但 TK35 仍有很多小毛病和设计上的问题待解决,比如:外观设计毁誉参半,体积自重过大,分体电池架会摇晃,握持手感不佳等等。按木桶效应来看,有明显短板存在的筒子,绝对不算一只十分成功的产品。因此让我们带着谨慎批判的眼光来看此次的换代改进究竟如何。
评测的内容与流程 :
1、【外观改进对比】
2、【握持手感测试】
3、【光斑测试】
4、【防水能力测试】
5、【远射能力测试】
6、【户外使用测试】
7、【归纳与总结】
==============分割线 ==============
【外观改进对比】
外观上看,左侧的新款TK35 2015 似乎要比右边老款TK35UE 更漂亮一些:筒身更精简、更圆滑~
那么先来看筒头。TK35 2015相比较去年第二代 900流明版的TK35,仍然搭载 CREE-XM L2 U2 LED灯芯,但筒头做了如下改动:
1 光杯有变化。底部平台金属圈外围的光杯有一圈呈‘微橘皮’状的纹路(老款900流明版的没有,呈全镜面光杯状),因此新款TK35 2015倒立时难以观察到满杯黄水。
2 筒头直径由52mm 缩小为48mm,径深比应该有所变化。
3 新款TK35 所搭载电路效率更高,比较起老款900流明版 TK35 不仅每个档位的亮度小幅度增加,而且理论续航也提升了。
4 多设了一个常亮档位。
尾部:新款TK 35外观上最大的改动莫过手电尾盖由分体式‘屁股’ ,改为一体成型的‘屁股’ ,质量和可靠性都有提升(后面会有详细对比) U型驼峰设计、加之扁平化筒身设计,在不影响开关操作舒适性情况下手电可以勉强倒立 这一点倒也不错。
U型驼峰内沿外沿均开有倒角,可是尾绳开孔的内沿没有,容易磨损尾绳节。这种小细节没有引起厂商足够重视,要严厉批评。
让我们再来对比一下官方数据:
TK35 2015 : 15.9cm (筒长) 4.3cm (筒身直径) 4.8 cm (筒头直径) 不含电池重: 217g
TK 35UE : 16.5cm (筒长) 4.4 cm (筒身直径) 5.2 cm (筒头直径) 不含电池重 : 265g
许多用户反馈 TK35 UE 筒头闭合后缝隙比较大,新款TK35 2015 有了明显改善,闭合后缝隙小了。
新款筒头散热鳍片数量少了一片,而且散热鳍片的厚度也薄了几毫米。
筒身区域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筒身中段边缘不仅做了倒角处理, 筒身上端还设计成弧形状,正手持握手电更加贴和虎口(如图方框区域所示)
相比之下老款的筒身过渡生硬,显得棱角分明
换个角度,新款TK35 2015 的握持面是弧形的,对比老款高下立见。
侧面的厚度TK35 2015略微增加,手感更厚实些
之前提到,新款TK35的尾部是一体金属‘屁股’, 老款则是分体尾盖,螺丝固定
值得注意的是,新款TK35 尾部两个按键的间距略有增加
筒头部分:新款TK35 搭载CREE XM-L2 U2灯芯 + 镜面杯;旗舰版则是CREE MT-G2 P0灯芯 +橘皮杯
筒头仓对比:老款TK35 UE 筒头铝锁片与筒身螺纹端面有一道咬合‘坎’,新款TK35 2015貌似取消了这道坎,意味不明?期待大神解惑
新款TK35 电池仓内部:注意电池仓内壁顶部有缺槽,这个设计有啥作用的呢? 买个关子,见下图。
之前很多筒友普遍反馈TK35 旋紧闭合以后,电池架会摇晃。说明电池架与电池仓之间活动间隙较大,固定咬合不够紧密。新款TK 35 2015在内部两侧开了限位槽,注模成型的电池架上对应的有与之匹配的凸起 ,放入电池架以后与电池仓的接触咬合的更紧密了。会摇晃的问题大大改善了(但不可避免的还是会有细微的摇晃。)
老款TK35 UE 电池仓内壁显得整洁简单,没有新款的限位卡槽设定。底部锁有螺丝,因为是分体尾盖
来看电池架。TK35 比较特立独行的一点就是仍然沿用了分体仓,内置PC电池架的结构设计。TK35的电池架集成了 电路、回路、电池、开关等器件,初次之外,还涉及到电池架的开模精细度,耐热耐久性,安装贴合精度等一系列考验。在一体仓的大时代,甚至有了铸造成型的筒身的今天,TK35是不是有种 old school的感觉?
电池架顶部是电路部分,左边的是新款TK35 2015的电路板,比较简洁;右边TK35 UE的电路板貌似比较复杂。
新款手电电池架也有变化:材质不同了(具体材质不同),重量更轻一些,开模具也不同。电池架标注了电池正负极方向。
电池架塞进手电仓时,由于底部开关单向朝向(物理防反接),因此这个环节不会出现接反的可能
总的来说,新款TK35的外观上改动乃至电池架的改动还是显而易见的。
【持握手感测试】
对于一把设计成功的手电而言,只注重造手电的性能,忽视人机交换友好程度肯定是不够的,人机交换很总要的一点是操作手感,持握的舒适性如何,上一代的版本在这个环节做的不算太好,在看过了外观上的变化以后,让我们来看一看上手感觉上是否有所变化。
正手持握 :大拇指搭在筒头上, 能够明显感觉到 新款TK35 2015 尺寸精简、重量减重后带来的轻盈感和舒适感。 此处手感提升约50%
握拳持握: 全新的筒身中段设计,虎口更贴合,边缘开倒角握起来也更舒适一些。此处手感提升了1倍(100%)
反手持握: 长度缩短,重量降低后反手握持手感也有一定提升,但提升效果不显著 原因:受制于手电的前后配重比(说白了就是重心问题)不佳,手电重量集中在筒头,因此反手持握的手感提升仅有2~3成。
反手持握时的虎口位置对比: 老款TK35 UE版本的分体尾盖有一个托举和固定虎口的效果,在手电就头重尾轻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手电脱手。 新款TK 35 2015 这里表现反而要差一些。
尾部开关操作对比: 不考虑重量、体积的情况,扁平的筒身设计的TK35 某种程度上的尾按操作手感反而要比一些单锂手电(25.4mm的中直)还要好。这一结论是在与朋友交流对比后不止笔者一人得出的使用体会。
而事实上,笔者之前曾购买过菲尼克斯产品中有一款结构上完全类似TK35 的AA电池版本 LD41 (4AA ,520流明, XM-L ),它不论在重心,手感,舒适度,操作体验上都可以说是完爆TK35任何一个版本的。如果仅在新款TK35 2015和老款 TK35 UE 上对比,全新尾部设计的TK35 2015 在按钮操作手感上要好于老款。轻触点打射时候尤为明显。
手感测试结论:新款TK35 2015在体积、尺寸、重量上的变化,确实使得手电的持握手感,舒适程度上有了明显的提升。但受制于手电前后配重比的问题,手感总的提升不会超过60%,且还要因人而异。
最后放一张两只手电勉强能倒立的图,向那些怀疑TK35 其中几个版本能否倒立的人证明一下。而且即使拆掉尾绳,勉强倒立也是没问题的。
【光斑测试】以切割版为背景,近距离下聚光泛光过渡还不错
TK35 2015的泛光角大约是75°,中心聚光光斑比较集中
近距离照射白墙成像,光斑大致分为3层:
最里层中心聚光光斑
最外层泛光光斑
聚光/泛光 光斑之间有一层黄晕过渡光斑 。但通过多次室内照明测试笔者发现,中心光斑过小,聚光比较突出,导致聚光、泛光的过渡不合理,不符合完美的光斑过渡。
5个不同档位的光斑变化图,需要指出的是 TK 35 2015在测试过程中,没有出现led闪烁的情况,但在10cm以内距离照射墙体能清晰的观察到中心呈四叶草状的黑心轮廓。
【防水能力测试】将 TK35 2015 放入蓄水的洗手盆内浸没10分钟,期间进行多次的开关机、调光换挡、调模式操作。
测试结果: 浸没测试中,手电各项工作均正常,无故障情况。10分钟后从水中拿出手电,在未擦去表面水珠情况下进行开关机、调光换档操作未出现故障;擦干外表面后旋开筒身,开口螺纹,防水O圈无渗水迹象,电池仓内部无渗水发现。 短时间内防水效果达标。
【远射能力测试】
测试地点:市郊某水库大坝附近,夜间无其他光源干扰。
先看一下白天的实地图片。橘色衣服的就是笔者,用的头像是半泽直树中的大和田常务23333 笔者非常喜欢香川照之先生的演技~
根据google earth 给出的距离数据,图中已经标识出来供参考。
测试开始。测试环境:气温25℃,适度85% ,阵雨转阴;
960流明档,70米投射。成像效果为:清晰可辨识级别,能很直观的观察到人走动
960流明档,120米投射。成像效果为:可辨识级别,能比较清晰的观察到人走动。
960流明档,150米投射。成像效果为:可辨识级别,但想要观察到有人已经比较困难了。
960流明档,220米投射。成像效果为:模糊级别。这个距离很难观察到光斑中央的成像,辨识能力基本丧失。
结论: TK35的远射能力表现在50~100米距离上效果最佳,在150米内仍有肉眼可辨识效果,超过这个距离远射能力成像丧失(仅供参考)
【 户外使用照明测试 】郊区道路,全黑条件下。150流明档
400流明档
960流明档
可以说150流明档照明效果不太够用,但应付3~8米内近距离照明足够用了。 400流明档在中、远距离上照明效果不错,加之续航,散热表现稳定,是户外长时间使用的合理档位;960流明档能连续输出25分钟后自动降档。 笔者测试在实际使用中,960流明极亮档连续使用10钟后,筒头筒壳温度约在40~45℃之间;15分钟后 筒头温度在45~50℃之间,这时的筒壳温度比较烫手了~ 因此笔者估计TK 35 2015 960流明档输出时的散热温度变化曲线大致是:开始40秒内温度先快速升高,随后缓慢上升。
来两张夜射照明图~ 75° 的泛光面显得十分宽大,但光斑还是偏向聚光型
【 归纳与总结】
TK35 2015的进步与优点:
长度缩短,利于携带。手电减重明显
更高的电路效率,提升档位亮度的同时提升续航
筒身优化,握持舒适程度有一定程度提升 (具体提升多少因人而异,但改良提升不会超过6成。)
一体‘屁股’ 更加可靠,尾部U型驼峰设计在不影响按钮操作舒适性情况下手电可以倒立。
新款电池架,重量更轻盈,手电闭合后电池架摇晃的现象有所改善。
==============分割线===============
缺点与不足:
前后配重比不佳,头重脚轻,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改良筒身带来的手感舒适度提升。
底部的尾绳开孔内缘没有开倒角,容易磨损尾绳。小细节还有待加强。
特殊的筒头直径和筒头尺寸,目前仍没有可选配的 柔光罩,滤镜,信号棒等配件。
爆闪开启方式是个鸡肋,要么改进要么不如不要。
结语: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笔者对新一代TK35 2015的性能有了大致的了解;作为既升级又换代的新产品,它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 精简,减重;性能、手感、续航均有一定提升。但必须指出的是,从TK35 2015的产品定位来看,笔者认为拥有并列双锂、紧凑的筒身尺寸 这样一副‘躯体’,如果仅仅用于搭载XM L2 U2 灯芯,似乎有种大马拉小车、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因此它的改进和提升也是有限的,没有大跨越式的进步。不过笔者倒隐隐觉得,TK35 2015是一款前期实验品,为接下来第三代TK35 旗舰版试水。至于下一代TK 35 旗舰版(如果还叫旗舰版的话。。)会选用何种灯芯?是仍延用MT-G2 ,还是XHP50 ? 甚至XHP70 ?到时说不定还会有去年发布MT-G2版TK35 UE 那种小小的惊艳感吧,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