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25年的爱恋——莫拉125周年版不锈钢重型卫士小测
从接触莫拉以来,一直在用着这个瑞典Mora地区的传统品牌的刀子。纯正的瑞典血统、一百来年的生产历史、专为木艺而生的“斯堪的纳维亚”开刃方式、优异的性能、实惠的价格……凡此种种,都适合我这样的以实用为基础的务实派的刀友。
产品上架后,第一时间拿到了这款莫拉刀厂在125周年之际推出的不锈钢版重型卫士。
实操了一段时间,集中还个图吧。
莫拉关键词:历史传承
在瑞典的Mora地区加工刀的历史源于1891年,当地的精工巧匠在家中将刀用心打造完成,并将制刀工艺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一:外形篇
1、 开箱
重型卫士,自带包装盒。三面是桦树林黑白图片,正面黑、白底色的品牌LOGO和产品小图,盒尾为原厂标签(与正面产品小图一体。照例,商家开箱检查已经将标签划开)及国内总代理商标签,内盒为抽屉式。相对重卫的大小,盒子略大了些。
2、 出鞘
“呛啷啷拔出宝剑,冷森森令人胆寒。”
刀身左侧根部印有独一无二的“125YEARS”纪念版标志。与右侧的莫拉LOGO采用同样的激光打印方式,可以保证正常使用中不花不掉。
标志转着一个奇怪的角度,不与刀背平行,也不与刀柄端头对齐,真是逼死强迫症的节奏啊。
刃部特写:
现在的莫拉产品的刀刃打磨,较之之前的产品,打磨更到位一些,机械磨刀造成的竖条纹只显露在刀尖位置了,其余部分光滑得多。(对比新旧批次的大力红也可以对比得出。)应该是增加了抛光程序。
3,各种随拍。
4,手持效果。
莫拉关键词:和谐
外景随拍图片都是收货当天中午我在公司楼下拍的,午餐时间,写字楼里各色人等都下楼来觅食,人来人往,有的更是在我摆拍的时候从我身边擦身而过(木栈道那几张)。然而莫拉低调的外表,并没有引来太多异样的目光。谁也不会觉得说“那个玩刀的家伙是个危险分子,远离。”
这也是在当今社会玩刀、用刀的一个优势。
二:家居篇
1、 群丁荟萃
出刀,切菜,做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家常小菜。
3.2的厚度,斯堪刃打磨,在切入距离超过刃面之后,就是一个“撑”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切红萝卜中的体现,就不是什么好事了,造成红萝卜片的“肝肠寸断”。——当然,“撑”,也有优点,后文会提到。
如果是切薄片,倒是挺好用。
使用诀窍:根据刃口角度,倾斜刀身,一刀而蹴。
备好了菜,接下来,就是“猪猪烹饪课堂”时间:
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猪猪烹任课堂,今天呢,猪猪同学会教大家一道深受小朋友喜欢的家常小菜——群丁荟萃。
备菜过程我们前面已经介绍啦,接下来,我们就开始炒这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群丁荟萃。
第一步,多油,炸火腿丁。
炸到什么程度呢?炸到火腿丁略酥,开始有香味出来,就差不多了。
对,适当翻动,看成色,对,就是这个程度了,接近了。咱们再闻闻它的这个香味……快!!快起锅!!!糊啦~~~
好啦,大家可以看看,这个程度就是略为过火啦。今天呢,猪猪就是给大家做了这么一个错误示范,大家以此为戒。
接下来第二步,油适量,将玉米与红萝卜丁倒入锅中翻炒。盐适量,猪猪的个人口味呢是喜欢稍微咸一点。炒至玉米略干,红萝卜渐熟,倒入火腿丁继续翻炒。出锅前加酱油少许。好,起锅,装碟。
搭配杂粮饭,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晚餐。
小结:
刀柄沾水不滑,握持感很好。
刀柄比刀刃略凸出,在切菜过程中,能有效利用的刃区范围有限。
个人认为,厨房,并非莫拉的用武之地,不论是碳钢还是不锈钢。不锈钢好点儿,能用,但不专。
2、论水果的切与削
餐后果时间,玩心大发,试试刀法吧。
硬币大小的葡萄,除去最后无法捏住没法切的部分,可削成16片。
西瓜,也切切切~
削皮,原理同前面说的切薄片,掌握角度,够锋利,就能完成。
以下是户外实操一轮后削的苹果,提前放到这里一起来吧。
必须说,只要够锋利,斧头一样可以削果皮不去肉。这方面来说,任何一把锋利的刃具,都具备削果皮的功能。当然,我们不能说所有的刀都是水果刀吧?
个人觉得,一把标准的水果刀,应该具备以下两点:尽量薄的厚度;极幼开锋或大平磨。
我认为大部分的莫拉刀都并不适合做水果刀。就国内市场来看,唯一适合做水果刀的,应该只有大力神极锋版的1.3刀厚、极幼开刃比较适合做水果刀了。
莫拉关键词:不是水果刀!!
斯堪刃更多的适合操作是削。
三:户外篇
1、 荒野小厨
周末,都喜欢去附近的小树林基地消磨时间。玩户外五六年,当觉得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的时候,开始转移兴趣到慢节奏的bushcraft方面。
可以说,接触莫拉与接触bushcraft理念几乎是同时的,也是相互影响着的,因为国外BC圈子当中,莫拉的应用可以说是相当广泛。搜索“mora”,会看到很多bushcraft图片,搜索“bushcraft”,在图片中会见到很多莫拉。
先来看看外国人的bushcraft(外网图片)
我的bushcraft。
上手新刀,理当买只鸡BC一下。
分筋错骨,解下鸡腿鸡翅。
用斧头敲刀背,斩、斩、斩。
——别问我“有斧子还用什么小刀啊?”。不就是为了玩么。
断面特写。干净利落,都是一锤定音~
斩完目测刃口无白线,背敲位置了然无痕迹。
再来个鸡腿菇。菇类够软,禁得住“撑”,薄厚切片随君意。
户外清水鸡锅,汤美肉鲜,实乃美味。
食迄总结,作为户外兼职厨刀,从剔肉、剁骨,到切菜、削片,莫拉刀都能够完成。刀柄沾油,略滑,但还有足够可握持性。
吃饱喝足,吊床上睡个午觉。
艳阳透过树林投下斑驳光影,清风徐来,吊床微摇。耳畔鸟啼虫鸣,小子渐渐入梦。
(慢着,这一段的笔风好像有点不对?算了,就当我在梦呓吧。)
莫拉就陪刚采的野果晒晒太阳吧。
2,一梦,无黄粱。醒来,干活吧。
在大本营活动,有个习惯,每次吃喝玩乐结束,有空闲都会为下次活动准备一些柴火,循环往复,这样每次来都有现成的柴火可以烧,可以直接进入主题,而不需花费太多时间去找柴。
新刀,干干粗活吧
目标对象:干/半干荔枝木
方式:背敲
敲棒:荔枝木
一~二~三~开砸~~
疤结部分难啃,但也不在话下。
一轮敲砍,观察,刃口无损,刀身划痕。
仔细观察刀身划痕会发现,划痕主要集中在刃面最上方的转折处,这就是反复提到的“撑”效应。
当刀身入木深度超过刃面宽度,刀身厚度开始发挥作用,此时,木材主要是被撑裂的。一路向下,裂缝角度及距离越来越大,而此时的刀刃,几乎是悬空状态,对刃口的损伤几乎为零。
这就是“撑”效应的优点,也是厚刀身搭配斯堪刃的优点:用强壮的刀身,尽可能的保护着刀刃的锋利性。
户外一日游之后,莫拉的切削力。
莫拉关键词:户外、BUSHCRAFT
户外,才是莫拉真正的实操之场所。不锈钢刀身的这款125周年版重型卫士,能满足各种粗活细活、脏活净活的应用。
而bushcraft,一种注重丛林生存技能的活动,在削木、处理食材方面,可以带给你更多实操用刀的机会和体验。
四:测试篇
1、 快刀斩乱麻
没事切个麻绳玩玩吧。
先看看初始锋利度。(经过前面一系列的使用后的。)
这个阶段削纸还是挺顺畅的。打印店用到的157铜板纸。
十二股4毫米直径的麻绳同时开切。
刀刃使用区域:弧刃部分;方式:压切为主,辅以拉切。
10刀、20刀、30刀……
刀刀断麻,刃刃透底。
麻绳果然伤刀,只三十刀,刃面刮花严重,刃口白线增加,不明显,但已经影响削纸效率。
刀柄上沾了不少细小的麻绳屑。这也是橡胶柄在舒适握感之余的一个小缺点:易沾灰尘、毛屑。
不过新刀柄,清理起来也简单,大力搓揉适得其反,慢揉轻吹光洁如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 削纸如丝
瓦楞纸箱,相传也是伤刃神器。削削削~
刀刃使用区域:直刃部分;
方式:削。
先看初始锋利度。(经过前面一系列的使用后的)
然后取一普通快递纸箱,厚约5毫。
第一轮,连续削到23刀时卡顿。
第二轮,连续削到25刀时卡顿。
前两轮削纸板卡顿的原因,我觉得是一则纸板边缘太软,入刀不顺,二则越削越小越难拿捏,以致姿势不对。
第三轮,换俩片细长纸板,连续削约80刀。
前后一百来刀,我感觉对刀刃损伤不大。削木头(应该是橡木),轻松削木花。
这个程度的锋利度,个人觉得就实际使用来说,已经足够了。当然你要说拿来剃毛,那另说。
最后再削个纸看看?刷卡回执单。虽然有些毛边,不过还是能削丝。足矣。
3、打火口改造
之前改过一次大力神终极版的刀背,锉出打火口。能刮打火石,不过保持性不佳,多刮几次后棱角丢失,打火效果不好。
125周年版重型卫士原厂刀背打磨平滑,边缘做了圆角处理,要想打火,还是得改造。
金刚砂锉刀简单打磨几分钟,打火口改造完成。刀背棱角分明,刮打火棒火花较大。不过同样存在保持性的问题,十余次之后,间或会有火花挂刀背的现象,(这也有可能是因为打磨不够精细造成的,可以试试用高目数砂纸精磨。)
不过作为一项改造出来的附加功能,功能性上完全可以满足使用了,打火棒搭配之前切下来的麻绳揉开的细屑,完美的话就是一次着,不顺利的话也就是三五次点着。
而每当打火效果不理想的时候,简单的锉一锉,又可以恢复较好的状态。
4、坚(尖)而不摧
刀尖的扎、挑测试。
目标对象:干荔枝木
方式:扎、挑
首先是横截面。80下。
再是侧面,50下。
目测刀尖无缺失,只是微微有一点点歪了。
5、莫拉VS铁钉
接下来,铁钉出场。
什么?你们以为我要砍铁钉吗?别闹。
测试,我们是认真的。
我觉得,刀具的使用,有它的功能性与适用性。没有全能的刀,也没有超能的刀。而莫拉,它的功能定位就是“工具刀”,最初的使用者,就是当地的一些木工匠人,作为木匠们的随身工具刀,除了切削的功能外,临时性的锤、砸也是基本性能要求。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型号的莫拉,虽然是橡胶柄,但刀尾还是留有塑料部分露头(大力神系列的平头刀尾最为明显),其作用也就是可以作为一个临时的敲击工具使用。
所以,当莫拉遇见铁钉,不是砍,而是砸。
一通暴力锤砸,铁钉共钉穿四颗,钉入两颗。
刀尾的损伤程度,并不算太严重,塑料刀尾的强度很高,刮掉被掀起的那部分表皮,留下的,只是一些凹坑痕迹,不碎、不渣、不软、不裂。
6、 我也不知道在干嘛
想试试刀身强度,就想了个法子把刀固定在椅子上挂重物。无奈家中没有小而重的东西适用,只有这块十斤的砧板,挂了四个半小时,反正刀身不变形。不过这重量也确实太轻。真后悔没在家存几十公斤黄金砖块,体积又小又够重。
所以,这个就是“我也不知道在干嘛”的测试。
莫拉关键词:实用、耐用、多用、切、削、扎、砸……这些在实际使用中用得到的操作,莫拉都可以完成,而且损伤不大,不影响后续使用。
这款刀的刀柄,对我来说,一直觉得略粗壮了些。不过在测试扎、砸这两项需要暴力操作的内容时,我戴上了防割手套,才发现,粗壮的刀柄,隔着手套也能提供良好的握持感和稳固性。
而刀刃的表现,从头至尾,都还没有损耗到需要磨刀的程度。这对于不会磨刀的手残党来说,也是一大福音啊。——我能说我的莫拉大力神经典版用了大半年了,各种切削,还没正经磨过一次吗?最多用磨刀棒在刃口拉过几次。锋利度依然满足使用需求。
五:总结——寻根溯源
刀的本质,就是工具。工具的标准,就是实用。
125年来,莫拉追寻人们对工具的诉求,将实用性放在首位,以质朴的外形、经典的刃型,生产着一把又一把远销全球的莫拉刀。
在它简单和谐的外形之下,不是一把简单的“水果刀”;它不拘小节的“粗糙”外表,又注定它不会是一把“收藏刀”。
它,就是一个工具,一把在它自己的领域里能实实在在的为你服务、为你效力的工具刀。
它,就是Made in Sweden的morakniv。
以上,完毕。测试也许不科学,也不暴力,不过都是在实操的基础上做的一些测试。
作为实用的工具,莫拉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没有完美的刀,也没有全能的刀,每一种刀形、刃形,都有它的专业领域,在它的专业领域内,它的特长才能更好的发挥。
刀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不应该去説“这个刀不能帮我干这个,垃圾;那个刀不能做到那个事,差劲。”而应该説“我用这个刀做这个,很好;我用那个刀干那个,不错。”
相关阅读